• 香 港 09:42:46    
  • 纽 约 21:42:46    
  • 芝加哥 17:20:25
  • 伦 敦 02:42:46    
  • 东 京 10:42:46    
  •  09:42:46
研究中心
宏观经济首页 > 研究中心 > 宏观经济 >
扎克伯格要捐450亿美元,与其捐给穷人,不如捐给富人?
2015-12-03 07:51:31   来源:   点击:
Max,不知扎克伯格夫妇为什么给上周诞生的宝贝女儿取这个名字,难道是因为喜欢《破产姐妹》里那个满口黄腔但心地善良的大波妹Max吗?顺便说一句,马师傅我的英文名也叫Max,看来叫Max的人胸怀都很大。

因为小Max的降生,扎克伯格夫妇宣布:将捐赠两人持有的99%的Facebook股份,价值450亿美元。这可真是一份大礼,无论对Max或者全世界都是如此,世界将因为这450亿美元而朝着更美好的方向更进一步,而Max,这个小宝贝,尽管她目前懵然无知,未来一定会因为父母的这个义举而受益良多——一个注定此生毫无匮乏之虞的孩子,学会爱、责任、给予和奉献,也许是这辈子最重要的事情。

在致小Max的公开信中,扎克伯格夫妇深情写道:

“Max,我们爱你,也意识到有责任,让你和所有的孩子生活在更好的世界。我们希望你的生命力也同样充满你给予我们的爱、希望和快乐。我们等不及让你看看,你给这世界带来了什么。”

希望扎克伯格衡量女儿对世界的改变时,别拿自己当标准:他已经把这个世界改变的够多啦——不过没能改变中国,小Max应该以此为突破口。不过,在此之前,由于《社交网络》这部电影的影响,我对扎克伯格印象并不怎么样。电影里的小扎,是个技术天才,也很有商业天赋,但对待朋友和合伙人,却有些腹黑和冷酷无情。

但是,文艺作品是会骗人的……看看扎克伯格的慈善纪录,就会发现他其实很慷慨,乐善好施。据BI中文站,小扎夫妇到目前为止共捐献善款16亿美元。最近的捐赠包括:承诺5年内向湾区贫困社区捐款1.2亿美元用于支持教育、向旧金山综合医院捐款7500万美元、向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捐赠2500万美元帮助对抗埃博拉疫情、向纽瓦克公立学校捐赠1亿美元。

而且,他26岁时就签署了“捐赠承诺”——这是由沃伦·巴菲特和盖茨夫妇在2009年3月发起的一项公益行动,“比尔·盖茨和梅琳达·盖茨,还有我,正在呼吁数百名美国的有钱人宣誓,至少将他们50%的财产捐给慈善事业。”“捐赠承诺”行动获得了许多富豪的响应,美国媒体估计光算美国国内,捐赠额就将达到6000亿美元。

当然,要改变世界,钱不嫌其多,巴菲特和盖茨走出美国,在世界各地赶饭局,希望说服富豪们加入“捐赠承诺”计划。中国的马云等富豪就是巴菲特们的目标之一,但是,根据目前公开披露的信息看,尚无一位中国富豪加入“捐赠承诺”行动。

中国富豪为什么不愿意“裸捐”?只要不装华侨,马上可以列出很多答案:道德水准不高——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事实;制度不支持——在中国,企业给慈善机构的捐款不能抵税,而且还得缴税,这毫无疑问挫伤了中国富豪的行善热情;民间慈善组织尚待发展,而官方慈善机构的信誉一塌糊涂,企业家想捐钱也不放心。另外,在慈善文化上,中国虽然不能说落后矇昧,但从王石在汶川地震遭遇围攻、马云在天津爆炸时被网友逼捐等事件来看,显然并不成熟——做慈善看似容易,其实步步惊心。

不过,我想特地拎出来的,是马云给出的独特观点。2010年,盖茨和巴菲特来中国开慈善饭局,鼓动中国富豪加入“捐赠承诺”行动,马云当然在受邀之列。据媒体报道,吃饭之前,马云先把两人叫到一个房间里,开了一个小会。会议的结果是:盖茨和巴菲特认同了马云的观点,在晚宴上对“裸捐”闭口不提。

两位全球商界的泰山北斗之所以被马云说服,据马云事后回忆,是因为这段话:“你今天来到了北京和上海,或是深圳、广东,不代表真正的中国的经济情况。改革开放30年来,中国的企业家资源是有限的。”

所谓企业家资源,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,一是“企业家(的)资源”,马云指出,“企业家的第一责任应该把钱花在投资上,创造更多的就业,创造财富,这是第一责任。如果不把这个做好,我们今天这样的年龄就把钱捐掉了,而且很多企业家还不搞清楚,还不知道什么叫钱,还没有花过突然就捐掉,这个对中国没有好处。”在目前中国的现实情况下,把数额巨大的个人财产裸捐给慈善机构,并非效率最高、作用最大、效果最好的资源配置方式。

从另一个角度看,“企业家资源”也可以理解成“企业家这种资源”。和钱相比,优秀企业家的稀缺程度显然更高,人绝对比钱更珍贵。没钱了央行可以增发四万亿,但马云这样的企业家却无可替代,难道能克隆出一个马云,或者3 D打印出一个他吗?作为稀缺资源,企业家未曾将精力投入于生产、创新,革新商业模式、重塑商业文化,而是忙于慈善活动,这即使不是一种“浪费”,起码也是没做到资源利用最优化。

这番话,马云没有明言。这话也没法由他来说,说出来,就是道德不正确,就会造成轩然大波。所以,他发出了这样无奈的喟叹:

“今天你不会理解,我也不期望大家理解,等你有一天理解的时候,你就知道花钱比挣钱——难太多了!”

马云不说,但有人敢说。论影响力,这人还在马云之上。他就是谷歌CEO拉里·佩奇。

2014年,佩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自己的数十亿美元身家,在百年之后不会捐给慈善机构,而宁愿交给那些梦想改变世界的人,比如埃隆·马斯克,特斯拉公司的创始人。他认为,马斯克提出的让人类移居火星的计划令人很受鼓舞。也许在若干年后,当温室效应最终摧毁我们的地球家园的时候,这一移民计划会成为人类的“诺亚方舟”。

佩奇说,“这对人类来说就是最大的慈善事业。”

不仅如此,佩奇还发布推特,鼓励人们把钱捐给那些能够成就伟大事业的公司,而不是捐给慈善机构。钱需要花在刀刃上,在佩奇眼中,这个刀刃显然不是济贫行善,而是商业创新。

我写这篇文章,并非全然认同马云和佩奇的观点,也希望读者不要将他们的观点极端化,认为他们“拔一毛以利天下,不为也”。事实上,这种苗头已经出现了,有新闻标题这样写:“马云与扎克伯格相差600个王健林”,事实上,在文中也提到,马云的捐款数达到了145亿元。马云和佩奇,阿里巴巴和谷歌,都在慈善事业上不吝投入,这个我就不赘述了,有兴趣的话可以查查他们的捐款记录。

我想说的是,就像一个正常社会中政治天然分成左右两派一样,在企业家和慈善事业的关系这个问题上,也同样存在相异的两派,仔细审视双方的理念、逻辑和行动,都有合理的成分,也有不合时宜之处。两者的关系,绝不是你死我活,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形成了观念的“大一统”,那么无论是慈善事业还是企业经营,都只会举步维艰。进步就产生于两派的互相竞争、参详对照之中,有时候是这一派推动进步,有时候是另一派。正如罗素所言: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——不仅企业家做慈善如此,万事亦然。

分享到: 收藏

网站首页 | 關於中融 | 中融證券 | 中融期貨 | 中融资管 | 客户服务 | 聯系我們 | 研究中心 | 下載專區 | 免責聲明 |

©2023 中融國際